时间:2022-10-18 23:58:33 | 浏览:739
江潮澎湃,浩荡长江连接山海;
鹤起名楼,黄鹤飘香梦回荆楚。
作为湖北白酒名片,黄鹤楼酒骨子里流淌着荆楚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从三国时期孙权醉酒到近代“汉汾”,到中国名酒,再到现在的黄鹤楼酒,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曾一度享誉“南楼北汾”的美誉,占据清香大盘半壁江山;更以湖北省唯一的中国名酒身份名声大噪。然而,“盛极而衰”似乎是一种必然的宿命。上世纪末,黄鹤楼酒难逃其衰败的命运。尔后岁月,黄鹤楼酒在砥砺中前行,“黄鹤一去”能否“复返”且待岁月考量。
百年沉浮,楚风酝酿名酒
黄鹤楼酒的清香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叫“汉汾酒”。既有孙权“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又有“仙人乘鹤”传说,更有无数以诗赞酒的名篇佳作。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酒进献朝廷,被赐名"天成坊",寓意"佳酿天成,国富民强"。
1952年,在以“老天成”酒坊为主,合并“白康”和“同源”等汉汾酒槽坊的基础上成立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属武汉市工业局领导。
1984年,因黄鹤楼古迹的重建,特制汉汾酒改为现名——特制黄鹤楼酒。同年在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获得"中国名酒"称号。
2016年,古井贡收购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黄鹤楼酒业)51%的股权。黄鹤楼酒与古井贡酒正式开创"中国双名酒"新格局。
2021年8月,黄鹤楼酒推出“南派大清香”战略产品,聚焦次高端,传承名酒基因,续写“南楼北汾”佳话。
近年来,据公开数据显示,黄鹤楼酒业绩不俗。2017年,营业收入达8.06亿元,净利润达8144.95万元,净利率达11.82%。2018年,营业收入达10.07亿元,净利润达9930.24万元,净利率达11.46%。2019年,营业收入达13.1亿元,净利润达1.29亿元,净利率达11.15%。
目前,黄鹤楼酒业在武汉、咸宁、随州建设三大酿造基地,总基酒产能突破3.7万吨,确保基酒产能,品质长远发展。
酒标演变,彰显年代特征
酒标是酒类商标的简称,它是酒的名片,以优美的设计以及各异的图案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名人、历史事件、传统故事等等在酒标上都有所反映。在方寸之间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变幻。而黄鹤楼酒不断演变的酒标更是直接彰显着其悠久的年代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制汉汾酒”逐渐过渡为“特制黄鹤楼酒”。该酒于1984年在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获得国家金质奖,从此,酒标上有了1984年获金质奖的图标及文字说明。1984年,黄鹤楼重建为五层。
20世纪80年代初,特制黄鹤楼酒改瓶型为玻璃扁瓶。此时也出现晴川牌方瓶白瓷特制黄鹤楼酒(一直沿用到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玻璃扁瓶的特制黄鹤楼酒瓶型有所改动,瓶颈拉长。1989年,特制黄鹤楼酒蝉联国家金质奖,从此,瓶侧标上注有“一九八四、一九八九年连续两届蝉联国家金质奖”的文字说明。
20世纪90年代:1991年后,酒标上酒厂名称改为黄鹤楼酒厂。2003年左右,黄鹤楼酒厂进行重组,酒标上酒厂名称改为“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
品质坚守,酿造楚酒新高度
聚物华天宝以酝其味,积黄鹤之灵以酿其格,循楚地之法以铸其魂,守匠人之心以卫其品。300余年技艺传承、3大生产基地、速降30度高科技过滤、30位调酒大师、300道工序及品控、3000位消费者验证……铸就了黄鹤楼酒的高品质。
黄鹤楼酒汉汾清香型酿造技艺至今在荆楚大地已传承300余年,利用大曲、高粱、水为主要原料,经陶坛地缸发酵,采取一清到底、清蒸两次清等步骤酿造清香型白酒的一种传统技艺。
黄鹤楼酒汉汾清香型酿造技艺充分利用武汉的气候特点,取用深层汉江地下水,精选糯高粱,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清茬曲、后火曲、红心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陶坛地缸低温固态发酵后,采用清蒸二次清酿制技艺,形成黄鹤楼清香型酒“清香纯正,清雅协调,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洌,尾净香长”的特有风格。
今年2月,“黄鹤楼汉汾酒酿造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技艺。
与此同时,要酿好酒必得好粮。黄鹤酒的酿造原料除了精选湖北鄂西高粱、京山有机大米、孝感糯米、襄阳小麦、咸宁玉米外,还特别注重原料的配比。优良的配方保证了酿出的酒香味协调、醇甜净爽。
为了克服酿酒的季节性影响,黄鹤楼酒业咸宁基地全国首创洞穴酿造。酿造窖池全部建在人工洞穴之中,一年四季气温都稳定在20-25℃,洞内恒温恒湿,气流量小,非常有利于酿酒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微生物环境稳定性高,这对酿酒大有裨益。由于洞内恒温恒湿,一年四季都可以连续生产,糟与窖的相互滋养,酿造的至阳之气与洞穴的至阴之息相辅相成,微生物的世代交替生机勃勃,美酒天酿的循环轮回生生不息。
为了保证产品“好喝不上头,喝多醒的快“,黄鹤楼所有产品上市前都需要要过6轮次舒适度实验,保证酒体更香、更柔、更顺。
优良的配方、与众不同的工艺,独树一帜的步骤,让黄鹤楼酒拥有了独特的品质,在时代的变迁中,传承着千年的文化。
目前,黄鹤楼酒业以“一楼三香”为产品主线,大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强化品牌实力占位高端,积极夯实次高端。产品覆盖清香、浓香和兼香三大香型,黄鹤楼酒现已拥有包括大清香系列、陈香系列、生态原浆系列、楼系列、小黄鹤楼系列、汉清酒、知音小酒、桂花清酒及其他定制系列的丰富产品体系。
黄鹤楼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鹏表示,黄鹤楼酒业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全方面践行企业“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荆楚文化的传播者,“未来,黄鹤楼酒将致力讲好鄂酒故事,擦亮汉产白酒的金牌名片,酿造楚酒新高度。”
酒庄号团队报道
武汉网视(摄影 孟飞飞)近日,由中新社、央视网、湖北电视台、新浪、今日头条等20多家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黄鹤楼酒厂。此次探访一是基于黄鹤楼酒业近两年来蜚声中外的现象的深入调研,另一方面是黄鹤楼酒业产品销售量突飞猛进在新的高端产品“黄鹤楼大清香
(央视网讯 记者 洪成晟 通讯员 胡戈清)5月29日,以“大国清香·盛世礼赞”为主题的黄鹤楼酒·大清香上市暨黄鹤楼酒庄落成大典,于武汉黄鹤楼酒庄及武汉洲际酒店隆重举行。各地企业家代表、白酒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商业领袖和媒体记者共襄此次盛世礼赞
(图为黄鹤楼酒业董事长许鹏。记者何晓刚 摄)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1日讯 昨日,在黄鹤楼酒业酿造车间,选粮、润粮、蒸粮、上甑、发酵、蒸馏等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标志着黄鹤楼酒业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成功改造升级完毕。黄
江潮澎湃,浩荡长江连接山海; 鹤起名楼,黄鹤飘香梦回荆楚。 作为湖北白酒名片,黄鹤楼酒骨子里流淌着荆楚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从三国时期孙权醉酒到近代“汉汾”,到中国名酒,再到现在的黄鹤楼酒,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曾一度享誉“南楼
从1898年光绪帝赐名“天成坊”,到1984、1989年两获中国名酒称号,再到如今扛旗南派大清香……黄鹤楼酒跨越历史而来,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推动清香品类发展的重要力量。7月30日,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楼20出厂仪式暨上市发布会在湖北武
建厂黄鹤楼酒,最早是源自汉口镇汉正街的“汉汾酒”。汉汾酒,顾名思义是在汾酒工艺基础上酿制而成的。最早引进汾酒工艺的是清乾隆年间的河北人李大有,在山西汾阳杏花村一槽坊打工,学会了酿造山西汾酒的工艺。后来在汉口开了“李大有槽坊”,专事酿酒。取汉
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 刘保建金秋十月,位于武汉汉阳的黄鹤楼酒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充满浓郁明清风格的牌楼,传统建筑+简约设计风的黄鹤楼酒文化博物馆正在改造扩建中,雏形已现,等待涅槃。黄鹤楼酒,承华夏傲气风骨,融炎黄豪迈情怀,酒汇
先讲黄鹤楼的历史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为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长江南岸的武昌和长江北岸的汉阳均在汉代就建成。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修一座瞭望塔——黄鹤楼,黄鹤楼就是武汉城市的起源。黄鹤楼屡毁屡建,
#别样味道#湖北人为何不待见这款酒,反而更喜欢黄鹤楼,难道黄鹤楼酒质出众湖北人,自古以来在我们印象当中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奇才,或许在大家看来我国最有生意头脑的是浙江人和福建人,实际上湖北人做生意也是有“一手”,只不过比起很多高调的人,湖北人就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
黄鹤楼早期商标设计成类似正方形,四个边变成波浪纹,暗合黄鹤楼是邻水的。酒标主图是黄鹤楼,一只黄鹤振翅高飞,画面充满诗意。黄鹤楼商标三个变体美术字灵动而富有艺术气息,酒标设计精美,印刷工艺精湛,堪称早期酒商标中的经典。商标中的仙鹤,自古以来就
喝酒认品牌,品酒听故事,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钢丝兄;因为黄鹤楼的历史故事很多,全部放一篇文章里面内容太长,所以建国后国营厂部分放今天这篇文章,然后把黄鹤楼的产品盘一盘。另外再来品鉴下传奇名酒汉汾!01武汉酒厂历史1952年8月
年代特征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该时期厂家为武汉市国营武汉酿酒厂,瓶标上有“汉汾酒”标识。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 70~80年代1977年,酒标上厂名由“武汉市酿酒厂”改为“武汉酒厂”。1977年,出现“特制汉汾酒”,瓶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李白送别好友时写下的诗句,在古代黄鹤楼是不少文人墨客相聚之所,远近闻名。现如今提起武汉,除了景点,美食等,自然还少不了美酒。回到九十年代,武汉老一辈的人一定会想起黄鹤楼酒。作为老牌名酒,当时火遍大江南
白酒作为我国千年的文化产物,如今成了很多人送礼的首选,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带上两瓶白酒。前几天,一位外地人收到了湖北赠送的一箱黄鹤楼酒,收到这箱黄鹤楼酒的朋友一看有些懵了,黄鹤楼倒是听说过,但是黄鹤楼酒好像没听说过,于是便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