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0:22:28 | 浏览:2518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酒的故乡是泗洪县双沟镇,它以产地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双沟镇,在周围的乡里,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说从前有一年过重阳节,天才蒙蒙亮,一位年过七句的老人,衣着褴褛,来到淮河岸边的双沟酒楼上饮酒,他自斟自饮,喝了一碗又一碗,一连喝下去几十碗,口中仍不停地称赞,“啊!好酒好酒,再来一碗。”围观者见状无不目瞪口呆,,赞叹称奇,老人从早晨一且喝到掌灯时分,方才停林住口,然后举烛挥毫,在酒楼的墙壁上,题诗一首:
水为酒之血,曲者酒之骨。
唯此风骨高,名泉盖可夺。
末尾署上“酒仙馈酒诗”五个大字,写罢便放下笔,一扭身不见了。众人惊奇不已,四下寻找,也不见踪影,回头只见老人先前喝酒的桌上留下一个玉碗,玉碗里盛一块用来酿酒的大曲,这块大曲,红心金耳,闻一下,便奇香扑鼻,叫人心醉,人们遂把它奉为“神曲酒母”,以后用它来酿酒,果然不凡,酒味冲天,芳香扑鼻,鱼儿闻了更跃,鸟儿闻了更欢,花儿闻了更艳。
传说,现在的双沟大曲酒之所以成为上等名酒,就是因为有了那块神仙赐给的大曲。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根据史料记载,真正的双沟大曲酒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十年(1735年)间,那时候,山西省太谷县孟高村有一位酿酒大师,名叫贺全德,一心想找个最好的地方酿酒,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合宜的,于是,沿着八百里的淮河顺流而下到了双沟镇,就发现这带盛产高粱,又有清醇的淮河水,便在双沟古镇上办起了名叫“全德”的酒坊,选用上等的高粱原料,有大、小麦,豌豆制成的高温曲做粮化剂,并将山西的酿酒方法与双沟一带的酿方法综合起来,这才造出了淳香味美的“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系列名酒,素以色清透明、酒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尾净余长等特点而著称。双沟大曲采用优质红高粱为原料,并以优质小麦、大麦、大豆特制成的高温火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工艺,经老窖适温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摘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并精心勾兑而成。具有风味纯正、甘洌爽口、回味悠长等特点。主产品双沟大曲在1984、1988年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初评为国家名酒,荣获金质奖。
黄鹤楼酒
黄鹤楼酒古称汉汾酒,是湖北省武汉黄鹤楼酒厂的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4、1988年荣获全国第四、五届评酒会上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说,如南朝梁人萧子显撰《南齐书》有“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相传吴黄武年间,建黄鹤楼。原江夏辛氏开酒肆,有仙道费子安常来饮酒,数载不付酒钱,后取橘皮在壁间画一鹤,“客来饮,但令拍手歌之,鹤必下舞”,经十几年,辛氏即于飞升处建楼,名“黄鹤楼”。
唐朝,武汉三镇酒品吸引很多文人骚客,留下很多赞酒诗句,如罗隐《忆夏口》:“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崔颢《黄鹤楼》更是诗名闻千古,故使武汉酒品更加驰名九州宋代真德秀、苏轼、孔武仲、晁无咎、稽宗孟,明代杨子善,清代沈宜、雷楚材、程东等文人名士均赋有赞誉武汉酒品之诗文。
清代末期,仅汉口就有百余酒坊,当时酿有众多酒品,如《湖北通志》载:“武昌酒,旧时最著。当时酒名有冰橘烧、桂花烧、佛手露、竹叶青、状元红、女贞、百益、煤溜诸种,皆武汉所造。又有双米、陈老皆以秫米为之,双米即夹酒;其五加皮、玫瑰、木瓜、青梅、碧绿等名则仍汾酒、南酒、米酒所浸时亦尚之。”
1915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上罗恒仁酒坊所产高粱酒获三等奖,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汉汾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33年,康成造酒厂和协康汾酒厂被列入《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中为全国名酒厂。1952年,武汉酒厂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基础上建成,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1962年在汉汾酒基础上投产特制汉汾酒。1984年以黄鹤楼古迹改为现名。
该酒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豌豆采制的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为糖化发酵剂,地缸分离发酵,石板封缸,并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特制黄鹤楼酒清澈透明,清香典型纯正,入口醇厚绵甜,香味协调,后味爽净,饮之怡人提神。酒度分39°54°、62°三种、属清香型大曲白酒。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汇总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全本《民国名家随笔散文》整理汇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武汉网视(摄影 孟飞飞)近日,由中新社、央视网、湖北电视台、新浪、今日头条等20多家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黄鹤楼酒厂。此次探访一是基于黄鹤楼酒业近两年来蜚声中外的现象的深入调研,另一方面是黄鹤楼酒业产品销售量突飞猛进在新的高端产品“黄鹤楼大清香
(央视网讯 记者 洪成晟 通讯员 胡戈清)5月29日,以“大国清香·盛世礼赞”为主题的黄鹤楼酒·大清香上市暨黄鹤楼酒庄落成大典,于武汉黄鹤楼酒庄及武汉洲际酒店隆重举行。各地企业家代表、白酒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商业领袖和媒体记者共襄此次盛世礼赞
(图为黄鹤楼酒业董事长许鹏。记者何晓刚 摄)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1日讯 昨日,在黄鹤楼酒业酿造车间,选粮、润粮、蒸粮、上甑、发酵、蒸馏等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标志着黄鹤楼酒业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成功改造升级完毕。黄
双沟大曲双沟大曲酒的故乡是泗洪县双沟镇,它以产地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双沟镇,在周围的乡里,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说从前有一年过重阳节,天才蒙蒙亮,一位年过七句的老人,衣着褴褛,来到淮河岸边的双沟酒楼上饮酒,他自斟自饮,喝了
建厂黄鹤楼酒,最早是源自汉口镇汉正街的“汉汾酒”。汉汾酒,顾名思义是在汾酒工艺基础上酿制而成的。最早引进汾酒工艺的是清乾隆年间的河北人李大有,在山西汾阳杏花村一槽坊打工,学会了酿造山西汾酒的工艺。后来在汉口开了“李大有槽坊”,专事酿酒。取汉
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 刘保建金秋十月,位于武汉汉阳的黄鹤楼酒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充满浓郁明清风格的牌楼,传统建筑+简约设计风的黄鹤楼酒文化博物馆正在改造扩建中,雏形已现,等待涅槃。黄鹤楼酒,承华夏傲气风骨,融炎黄豪迈情怀,酒汇
先讲黄鹤楼的历史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为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长江南岸的武昌和长江北岸的汉阳均在汉代就建成。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修一座瞭望塔——黄鹤楼,黄鹤楼就是武汉城市的起源。黄鹤楼屡毁屡建,
#别样味道#湖北人为何不待见这款酒,反而更喜欢黄鹤楼,难道黄鹤楼酒质出众湖北人,自古以来在我们印象当中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奇才,或许在大家看来我国最有生意头脑的是浙江人和福建人,实际上湖北人做生意也是有“一手”,只不过比起很多高调的人,湖北人就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
黄鹤楼早期商标设计成类似正方形,四个边变成波浪纹,暗合黄鹤楼是邻水的。酒标主图是黄鹤楼,一只黄鹤振翅高飞,画面充满诗意。黄鹤楼商标三个变体美术字灵动而富有艺术气息,酒标设计精美,印刷工艺精湛,堪称早期酒商标中的经典。商标中的仙鹤,自古以来就
江潮澎湃,浩荡长江连接山海; 鹤起名楼,黄鹤飘香梦回荆楚。 作为湖北白酒名片,黄鹤楼酒骨子里流淌着荆楚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从三国时期孙权醉酒到近代“汉汾”,到中国名酒,再到现在的黄鹤楼酒,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曾一度享誉“南楼
喝酒认品牌,品酒听故事,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钢丝兄;因为黄鹤楼的历史故事很多,全部放一篇文章里面内容太长,所以建国后国营厂部分放今天这篇文章,然后把黄鹤楼的产品盘一盘。另外再来品鉴下传奇名酒汉汾!01武汉酒厂历史1952年8月
年代特征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该时期厂家为武汉市国营武汉酿酒厂,瓶标上有“汉汾酒”标识。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 70~80年代1977年,酒标上厂名由“武汉市酿酒厂”改为“武汉酒厂”。1977年,出现“特制汉汾酒”,瓶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李白送别好友时写下的诗句,在古代黄鹤楼是不少文人墨客相聚之所,远近闻名。现如今提起武汉,除了景点,美食等,自然还少不了美酒。回到九十年代,武汉老一辈的人一定会想起黄鹤楼酒。作为老牌名酒,当时火遍大江南
白酒作为我国千年的文化产物,如今成了很多人送礼的首选,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带上两瓶白酒。前几天,一位外地人收到了湖北赠送的一箱黄鹤楼酒,收到这箱黄鹤楼酒的朋友一看有些懵了,黄鹤楼倒是听说过,但是黄鹤楼酒好像没听说过,于是便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