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0:39:42 | 浏览:2038
古井贡收购黄鹤楼让我有了不少期待,尤其是其清香战略,从战略上面,古井贡出浓香,黄鹤楼出清香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相比许多同香型酒厂并购,古井贡和黄鹤楼的战略合作更令人期待。
说到黄鹤楼酒厂,在名酒厂中有个优势:交通极为便利。武汉酒厂坐地铁便可直达,其他的名酒厂怕是没这个优势,除此之外,武汉地处中国腹地,交通便利,九省通衢,而这也给黄鹤楼创造了不少条件。
这是武汉厂区
现在的黄鹤楼酒厂,有三个厂区,分别是武汉厂区、咸宁厂区和随州厂区,武汉厂区只酿清香酒,咸宁和随州厂区主酿浓香酒。因此在我眼中,最值得去的还是在武汉汉阳的那家酒厂。走进酒厂,很难想象闹市中还有这样一个恬静的位置。放眼望去,虽然四周都是高楼,但清新的鸟叫,幽雅的酒糟气味让人感觉那高楼如海市蜃楼一般,周围的城市只是幻象。
市中心的酒厂
伴随着迎宾美女的步伐,我们深入到酒厂里面,走入时光隧道,回顾黄鹤楼酒历史,从最开始的“老天成糟坊”,到“中南酒类试验厂”,再到“武汉酒厂”,最后到我们熟知的“武汉黄鹤楼酒厂”,这一路都历经了沧桑巨变:从无到有再到极盛而衰最后彻底没落。对于黄鹤楼,不变的是没有离开这座城市。
刚刚建立的武汉酒厂在武昌民主路,很快便搬迁到汉口太平洋,这里原来是太平洋肥皂厂旧址,而这里折射了武汉酒厂的兴衰。2003年,黄鹤楼酒业集团整体搬迁,现在的武汉厂区在汉阳鹦鹉大道,坐地铁6号线到前进村站出门即可。颇为可惜的是,老酒厂并没有被列入到武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当中,不久酒厂被拆,空地当了一段时间的驾校场地,曾经发酵的地缸散落在一边,恢宏的酒厂彻底成为遗址。太平洋的黄鹤楼是个遗憾,但这座酒厂并没有离开武汉,相比许多整体搬迁彻底离开城市的酒厂,黄鹤楼已彻底融入到武汉市的血液中。
想到这里,我不禁问我旁边的酒厂朋友:“这里的地怪昂贵的,不做酒厂拿来盖房子倒是可以赚不少钱,甚至可以抵酒厂几年的营收。”听了我的话,酒厂朋友严肃而坚定的说:“我们不做这样的事。”听了他的话,我很好奇,市区地价贵、劳动力贵、酿酒环境也不好,许多酒厂都不在市区酿酒,那么黄鹤楼在市区酿酒到底有怎样的优势?
看完历史展区,再看酿酒车间,这里是典型的大曲清香酿酒车间,车间很干净,毕竟清香工艺要求清,环境不能脏,不卫生的环境容易滋生杂菌,这会影响酿出的酒质。操作区的左边是成片的地缸,不同于浓香酒,清蒸二次清工艺是用地缸发酵的,这里的每个地缸上面都有名牌,听讲解员说,这都是给别人定制的生产的酒,一个地缸可出84斤酒,80斤原酒,4斤酒头,一缸36000元。听到这里,我不禁一笑,这回归给酒厂的利润很高啊。相比之下,做传统渠道,大量的利润都要让给渠道,酒厂只能通过量的销售才能完成这样的利润。看到这里,许多问题变得明朗:市区交通的便利可以吸引许多人来此参观酒厂,通过感受酒厂氛围、历史、文化了解酒厂,借助名酒历史,回归清香传统,酿高端酒,私人订制,针对有实力的消费者,这确实是个务实且有意思的战略。不过对于黄鹤楼的清香战略,这应该只是一部分,毕竟这种战略有点小打小闹,黄鹤楼的清香要想做出品牌,还得要更多的谋划。
是不是很干净,就是车间太新了
地缸发酵
有温度计,科学操作
走过酿酒车间,到酒厂酒库,黄鹤楼的酒库环境是人工模拟的贮存环境,酒库温度18℃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酒库的光线较暗,这种环境,有利于白酒的老熟。对于市区的酒库,主要是定制者的酒库,毕竟交通方便,定制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酒。对于酒厂的酒,想必更多是拉到咸宁、随州厂区贮存,毕竟那里成本更低。
人工环境酒库
逛完厂区,我们讨论了一下黄鹤楼酒的清香战略,对于黄鹤楼酒,我也认为应该回归清香,毕竟这是黄鹤楼的成名之作。但从时间轴来看,黄鹤楼由于没落时间较长,清香在湖北这一区域已被边缘化,做回清香需要培育市场,这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武汉,清香酒更多在于记忆,许多酒圈长者都很怀念黄鹤楼的清香酒,回归清香可以收获这个市场,但这只是开始,更多的是结合这个市场慢慢渗透;除此之外,黄鹤楼是历史名酒,在名酒崛起的当下,做高端产品更契合其名酒身份,其作用不单盈利这个市场,更是通过这种方式宣传自己的品牌。目前的黄鹤楼清香战略是高低两大战略,高端展示形象,展现功力,吸引有宣传力、有价值的消费者;低端即大众,在于快销,在于饮,精简渠道,产品突出性价比,这容易吸引酒鬼级别的消费者,稳住这个市场,由他们进一步渗透,逐步在湖北区域营造一个清香市场。
而闹市中的黄鹤楼酒厂,除了酿酒以外,更是一个形象展示地,借助交通优势,展示清香工艺,黄鹤楼酒历史文化,让消费者品鉴黄鹤楼酒,感受黄鹤楼酒品质,体验清香酒文化。通过这种文化、体验宣传,带动企业营销。私人订制其实也是酒厂氛围的一部分,通过订制产生效益,完成酒厂的部分营收。
最后对于黄鹤楼酒的清香战略,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
武汉网视(摄影 孟飞飞)近日,由中新社、央视网、湖北电视台、新浪、今日头条等20多家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黄鹤楼酒厂。此次探访一是基于黄鹤楼酒业近两年来蜚声中外的现象的深入调研,另一方面是黄鹤楼酒业产品销售量突飞猛进在新的高端产品“黄鹤楼大清香
(央视网讯 记者 洪成晟 通讯员 胡戈清)5月29日,以“大国清香·盛世礼赞”为主题的黄鹤楼酒·大清香上市暨黄鹤楼酒庄落成大典,于武汉黄鹤楼酒庄及武汉洲际酒店隆重举行。各地企业家代表、白酒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商业领袖和媒体记者共襄此次盛世礼赞
(图为黄鹤楼酒业董事长许鹏。记者何晓刚 摄)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1日讯 昨日,在黄鹤楼酒业酿造车间,选粮、润粮、蒸粮、上甑、发酵、蒸馏等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标志着黄鹤楼酒业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成功改造升级完毕。黄
建厂黄鹤楼酒,最早是源自汉口镇汉正街的“汉汾酒”。汉汾酒,顾名思义是在汾酒工艺基础上酿制而成的。最早引进汾酒工艺的是清乾隆年间的河北人李大有,在山西汾阳杏花村一槽坊打工,学会了酿造山西汾酒的工艺。后来在汉口开了“李大有槽坊”,专事酿酒。取汉
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 刘保建金秋十月,位于武汉汉阳的黄鹤楼酒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充满浓郁明清风格的牌楼,传统建筑+简约设计风的黄鹤楼酒文化博物馆正在改造扩建中,雏形已现,等待涅槃。黄鹤楼酒,承华夏傲气风骨,融炎黄豪迈情怀,酒汇
先讲黄鹤楼的历史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为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长江南岸的武昌和长江北岸的汉阳均在汉代就建成。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修一座瞭望塔——黄鹤楼,黄鹤楼就是武汉城市的起源。黄鹤楼屡毁屡建,
#别样味道#湖北人为何不待见这款酒,反而更喜欢黄鹤楼,难道黄鹤楼酒质出众湖北人,自古以来在我们印象当中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奇才,或许在大家看来我国最有生意头脑的是浙江人和福建人,实际上湖北人做生意也是有“一手”,只不过比起很多高调的人,湖北人就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
黄鹤楼早期商标设计成类似正方形,四个边变成波浪纹,暗合黄鹤楼是邻水的。酒标主图是黄鹤楼,一只黄鹤振翅高飞,画面充满诗意。黄鹤楼商标三个变体美术字灵动而富有艺术气息,酒标设计精美,印刷工艺精湛,堪称早期酒商标中的经典。商标中的仙鹤,自古以来就
江潮澎湃,浩荡长江连接山海; 鹤起名楼,黄鹤飘香梦回荆楚。 作为湖北白酒名片,黄鹤楼酒骨子里流淌着荆楚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从三国时期孙权醉酒到近代“汉汾”,到中国名酒,再到现在的黄鹤楼酒,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曾一度享誉“南楼
喝酒认品牌,品酒听故事,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钢丝兄;因为黄鹤楼的历史故事很多,全部放一篇文章里面内容太长,所以建国后国营厂部分放今天这篇文章,然后把黄鹤楼的产品盘一盘。另外再来品鉴下传奇名酒汉汾!01武汉酒厂历史1952年8月
年代特征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该时期厂家为武汉市国营武汉酿酒厂,瓶标上有“汉汾酒”标识。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 70~80年代1977年,酒标上厂名由“武汉市酿酒厂”改为“武汉酒厂”。1977年,出现“特制汉汾酒”,瓶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李白送别好友时写下的诗句,在古代黄鹤楼是不少文人墨客相聚之所,远近闻名。现如今提起武汉,除了景点,美食等,自然还少不了美酒。回到九十年代,武汉老一辈的人一定会想起黄鹤楼酒。作为老牌名酒,当时火遍大江南
白酒作为我国千年的文化产物,如今成了很多人送礼的首选,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带上两瓶白酒。前几天,一位外地人收到了湖北赠送的一箱黄鹤楼酒,收到这箱黄鹤楼酒的朋友一看有些懵了,黄鹤楼倒是听说过,但是黄鹤楼酒好像没听说过,于是便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网上
每一座名酒厂都有一段历史,黄鹤楼酒也是如此,我虽未经历黄鹤楼酒的辉煌,但从父辈的回忆中感受到了曾经的荣耀。 黄鹤楼酒的前身是汉汾酒,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汉汾酒要属这瓶酒。 这瓶酒很有意思,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三层楼压盖汉汾酒,是国营武汉酿酒厂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