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9:03:54 | 浏览:104
荪泓
黄鹤楼,对很多武汉人而言,不仅是心底温柔的白月光,更是胸间的朱砂痣。
文人骚客吟诵美文诗篇;武夫守关护土英勇气概;平民百姓临楼祈求安康……1800年来,黄鹤楼矗立江城胜地,阅尽人间风流。
鲜为人知的是,黄鹤楼和方寸间的邮票还有着一段缘。
今年5月25日,2023年世界邮展在德国举办。而在2019年,武汉举办的世界邮展上,黄鹤楼跃然化身一张小小的邮票,成为各国首脑和集邮爱好者争先收藏的小票。
其实,黄鹤楼的“邮缘”可追溯到130年前。而这段缘,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
1893年5月25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汉口书信馆,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枚风景名胜风光邮票,主角就是黄鹤楼。这也是黄鹤楼首次出现在邮票上。
从此,乘邮票之翼,黄鹤楼这个“天下江上第一楼”飞向世界各地。从此,黄鹤楼与集邮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奠定了黄鹤楼在武汉集邮史上的重要地位。
黄鹤楼能首次登上邮票历史,有一段故事:1861年2月,英国当局携武力之威,与湖广总督签订汉口租界协议。同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在上海率先设立“大英书信馆”。1864年,又开办了上海书信馆。随之,法、美、日、德、俄五国在上海也先后设立各自的书信馆,自此,侵犯我国主权的所谓“客邮”日益泛滥。
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承接上海书信馆在汉口业务,成立汉口书信馆,并在同年的5月开始独立发行邮票。1896年,清政府开办大清国邮政,汉口书信馆等各通商口岸的商埠邮局于1897年走向终结,清政府夺回了邮政主权。汉口书信馆在1893年至1897年间,共发行了43枚邮票,黄鹤楼邮票就是1893年发行的首套邮票中的第二枚(第一枚的图案是“担茶人”,对汉口世界级茶叶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也为研究汉口茶叶贸易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黄鹤楼邮票图案,以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为基础(业内叫“同治楼”),由汉口一家印刷厂用石版印刷,设计粗糙、线条简单、画质欠佳,深蓝色调上标有中文“汉书信馆”和英文“Hankow L. P. O.”字样,邮资20分。
“同治楼”修建于1868年(同治七年),1884年受武昌城内民宅火灾连累而殁,让三镇市民又进入到“黄鹤不再”的失落和迷茫之中。1893年出现在邮票上的黄鹤楼,弥补了市民心理的落差,颇有黄鹤归来之感。
1896年,汉口书信馆又发行了一枚黄鹤楼邮票。该票以1872年黄鹤楼的第一张照片为基础,在设计、印刷、图案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纸上的黄鹤楼只能疗心里的伤,却治不了无法“观”楚天极目、“壮”气吞云梦之痛。百年间,武汉人民从未放弃过重修黄鹤楼的念想。镇守两湖的张南皮曾经有修建钢铁黄鹤楼的设想,终因各种原因未果。
1981年10月,武汉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迎来了盼望了近百年的黄鹤楼重建工程动工。1985年11月,黄鹤楼正式对外开放,圆了全国爱好者的黄鹤楼梦,成为我国古楼阁保护与修缮的重要事件。
1987年,国家邮政主管部门顺民心、弘文化,发行了特种邮票《中国历代名楼》,展现中国古代楼阁的建筑风采和艺术美感。邮票全套4枚,图案依次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蓬莱阁四座古楼。《中国历代名楼》邮票在设计上以“拨云见楼”的方式,在每幅邮票的画面左右两侧和下部,根据不同的景物围以形状各异的白云,楼、阁主体在白云的空间出现。透视上重景轻底、浅米色调,水天一色衬托建筑。
其中,黄鹤楼图案选用新的楼型,位列该套特种邮票之首,成为新中国楼阁国家名片的第一楼,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喜爱。从发行量看,黄鹤楼,1734.15万枚;岳阳楼,1693.65万枚;滕王阁,929.40万枚;蓬莱阁,652.40万枚。如此非凡的数据,也为黄鹤楼“天下第一楼”作出了坚实的注解。
1987年,邮界再次牵手黄鹤楼,充分肯定了新的黄鹤楼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价值,也奠定了黄鹤楼在我国集邮史上的地位。
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向世界集邮联合会(FIP)申请,决定在武汉举办世界最高级别的集邮盛事——世界集邮展览。本次世界邮展以“展框最多、珍邮最全、规模最大、特色最足、影响最广、评价最高”登上世界邮展的最高峰,实现了“世界水准、中国情怀、荆楚风韵、武汉特色”的办展目标,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湖北印记、武汉印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文化厚礼。
按照惯例,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专门发行了武汉世界邮展纪念邮票,2019年6月11日《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向全球发行。
该纪念邮票出自明代绢本画《江汉揽胜图》,画的中心内容选取长江、江汉交汇之处,呈现出山川秀美、城池林立、交通繁忙、风景优美的古代盛景,清晰描绘了明代武汉三镇的山水佳境和繁荣盛景,成了崔颢不朽诗作的真实再现——武昌的黄鹤楼与隔江相望的汉阳晴川阁历历在目,汉口则是沿江的一排帆船和码头。邮票采用左右出血的简洁版式设计,形成连票形式,将古画风貌完整呈现,位居标号(2-1)J的《江汉揽胜图》(局部)邮票C位的就是黄鹤楼。
两枚邮票使用多色胶印工艺,对《江汉揽胜图》局部进行复原处理,在保留其古朴的韵味基础上,再现了古画的神采。邮票版式二以0.6毫米齿孔打出“CHINA 2019”字样,该工艺孔径齿孔首次在纪特邮票上使用,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技术进步的品质要求。
小型张邮票则出自湖北重要出土文物——曾侯乙尊盘,其边饰以黄鹤楼以及当年世界邮展的展徽为设计元素,色调雅致古朴。
展览会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走进黄鹤楼、走进武汉大学等现场体验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嘉宾对黄鹤楼的认同。
世界集邮界顶级盛会的最高峰,满满的黄鹤楼元素,随着绵绵的飞鸿,传播着黄鹤文化、宣传着武汉精神,也奠定了黄鹤楼在世界集邮史上的地位。
据初步统计,130年来,黄鹤楼出现在邮票上超过了100次。仅武汉世界邮展期间,就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黄鹤楼元素的纪念邮票。随着绵绵的飞鸿,小小邮票传播着黄鹤文化,宣传着武汉精神,也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如今,黄鹤楼和武汉集邮界在园区内专设了黄鹤楼主题邮局,在人们饱览黄鹤楼风光之余,以实物邮品的方式,延续着黄鹤楼的“邮缘”。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荪泓黄鹤楼,对很多武汉人而言,不仅是心底温柔的白月光,更是胸间的朱砂痣。文人骚客吟诵美文诗篇;武夫守关护土英勇气概;平民百姓临楼祈求安康……1800年来,黄鹤楼矗立江城胜地,阅尽人间风流。鲜为人知的是,黄鹤楼和方寸间的邮票还有着一段缘。今年
现在我们可以随意出入了,所以旅游业渐渐的恢复到正常状态,很多人都出去旅游,找补以前缺失的旅游时间。说到湖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也许是英雄城市武汉的樱花,也许是雄伟壮丽的山河,也许是小学课本里插画黄鹤楼,也许是看看长江三峡,我想,酒友同去的话第
黄鹤楼,它有它的故事在最喧闹的九省通衢中央它看过一千八百年的星辰坠落看过春生夏长秋去冬来的更迭有千万人奔赴它而来却不知几人知晓它的故事黄鹤归来,百废待兴建新楼1981年10月爆破主楼基石的一声巨响宣告了近代最后一座黄鹤楼重建工程的正式动工当
说到武汉,就不能不提到黄鹤楼。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到唐代时已具规模,后来更屡遭战火销毁,数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说到黄鹤楼,唐人崔颢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黄鹤楼》则必然无法绕过。崔颢生在盛唐,早年间的诗作浮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以来为武汉的地标建筑。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齐名。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的黄鹤楼,始为军事瞭望用途。三分归晋后,国家实现短暂统一。而后的东
传承了百年的黄鹤楼酒,为何不再被湖北人认可?问题究竟出在哪?白酒作为我国拥有千年历史的国酒,其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过白酒酒水的本身,对于大部分酒友而言,白酒不仅是一种适口的饮品,更多的是能从中品出历史底蕴和情怀。所以如果某地能出一款名闻四方的好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