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23:45:52 | 浏览:38
中国的古建筑中,有一座楼异常显眼,它诞生于兵马纷争的三国,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常与诗词歌赋为伴;它耀眼了华夏历史1700多年,少有楼阁能望其项背,它就是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的一首七律,将唐诗攀登至顶峰,也赐予了文人墨客一个巨大财富,至此,黄鹤楼成了文学胜地,表面上谦虚推辞的文人,暗地里却到此比拼个高低。
黄鹤楼是幸运的,它见证了华夏历史最有才华的一群人,这些人又毫不吝啬地,将满腹才华倾付于它。
黄鹤楼诞生于公元223年,这一年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将社稷大业托付于诸葛亮,蜀汉和东吴得以重归于好,同年孙权建立夏口城,这是武汉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城池。
为了瞭望巡视,在城池一角建了座“军事楼”,这便是黄鹤楼的前身。58年后,晋国军队攻占东吴,至此三国统一,此楼也丢掉了军事作用,并在屡次翻修后成为了观赏楼。
黄鹤楼是适合观赏风景的,它立于蛇山之巅,与龟山遥相对望,面前是滚滚长江,几公里远便是交汇的汉江,扼守武汉三镇的地理中心,唐代诗人阎伯理登楼后夸赞道:“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黄鹤之名从何而来?先秦小说《齐谐记》里讲到,古代有位仙人叫子安,他曾骑黄鹤经过这里,彼时鹄与鹤相同,此地便名为“黄鹄矶”,楼也叫做了黄鹤楼。
此名起得极好,鹤在古代是长寿、高雅的象征,常与神仙联系,又名“仙鹤”。而鹤多为白色,黄鹤只存在于神话中,如此黄鹤楼天生带有一丝仙气,也难怪吸引了这么多文人墨客了。
早在隋唐时,黄鹤楼便已小有名气,是当时文化界的“网红打卡地”,这种盛况直到崔颢的到来,演绎到顶峰。崔颢一首《黄鹤楼》,不仅让他名满天下,也让此楼享誉盛名,有“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说法。
据不完全统计,仅收录在册的同黄鹤楼相关的诗文,就多达400多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古楼阁,堪称中国古建中的顶流。
李白自然不会错过它,一生放浪狂狷的诗仙,登楼观景时诗兴大发,猛然抬头看见崔颢的诗句,便搁笔放弃,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公园内建有搁笔厅,便是此事的纪念。
大文豪苏轼也爱登黄鹤楼,常和友人一起游玩,写下了"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的诗句。相传苏东坡还为黄鹤楼题过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岳飞也来过,写下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位军事奇才,连诗情都如此豪气万丈。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也登过黄鹤楼,那时的清王朝动荡不安,张之洞兴实业,办学堂,写下了“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汉江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的期望。
黄鹤楼穿越了1700多年,无数文人志士攀登楼上,那一个个耀眼的胸怀抱负,伴同山间的黄鹤,一起飞向了长江尽头。
遗憾的是,现在的黄鹤楼并不在原址上,1957年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在了离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上。
重修的黄鹤楼,以清同治年间的样式为蓝本,加上了飞檐,扩大了体积,更显雄伟壮观。
很多人会惋惜黄鹤楼的命运,不过在我看来,这大可不必。因为在黄鹤楼17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26次重建,每一次都更贴近于时代,这是它的进化,也是命运的选择。
高度在变、模样在变、登楼的人也在变,不变的是那气吞山河的魄力,是与日月争辉的豪情。
金风送爽的初秋,我来到了黄鹤楼公园,正值周末,公园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从远处眺望,高耸入云的黄鹤楼,在蓝天白云下金碧辉煌,高高飞起的檐角,精巧繁琐的雕刻,无愧于“天下第一江楼”的美名。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表面,华丽至极,繁琐至盛。主楼周围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文风鼎盛、古朴典雅,弥漫着厚重雅致的气韵。
只是游客太多,登楼之人排起了长队,这倒也好,给了我充足的时间,精心观赏这栋火了1000多年的楼阁。
如果你到武汉,记得到此看看,登楼远眺,感受江城的无穷魅力,说不定一时兴起,也能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
交通:乘坐10路、61路、402路公交,到武珞路阅马场站下即可。
全国各大城市的冷门景点都在这里哦,关注作者:林清鹿,即可获得。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中国的古建筑中,有一座楼异常显眼,它诞生于兵马纷争的三国,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常与诗词歌赋为伴;它耀眼了华夏历史1700多年,少有楼阁能望其项背,它就是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的一首七律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
关于纸雕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其中民间韵味浓厚的纸雕彩灯在借鉴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经典篇章。纸坊纸雕传统技艺主要是在武汉市江夏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