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23:53:03 | 浏览:46
近日
50岁的河北张家口理发师
段宪永耗时一年多、
用5465支筷子手工制作的
黄鹤楼一度刷屏网络
22日,记者采访段宪永时
他计划再来武汉
届时将现场参观黄鹤楼
9月12日,河北张家口
一女子带孩子去理发店理发时
无意中在店里发现了
一座用筷子制作的黄鹤楼
这座黄鹤楼
整体复制原版构造,共6层
各层飞檐翘角
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
各种细节处理精巧
惟妙惟肖
段宪永(左)和自己用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来源:受访者
该女子拍下视频发到网上
引发网友关注
网友称理发店老板段宪永
“是被理发耽误的工匠大师”
“很感谢网友们对我作品的喜爱。”
段宪永告诉记者
这件作品从制作开始
就得到很多客人点赞
完成后就一直放在店里
“来看的人很多”
段宪永用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来源:受访者
段宪永平时都在店里
外出次数并不多
他对武汉印象最深刻的
就是黄鹤楼
明年他可能会再到武汉
希望到时候有机会参观黄鹤楼
并发现更多武汉的优秀建筑
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呈现
段宪永用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来源:受访者
有网友留言提出建议
武汉黄鹤楼公园、
武汉市博物馆是否可以
收藏这件作品?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公园目前的藏品主要是字画
这样的手工作品暂未考虑收藏
武汉市博物馆办公室
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民间人士制作的手工艺术品
博物馆也曾有过收藏的先例
但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物品本身是否具备收藏价值
其次作者是否会捐赠
段宪永用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来源:受访者
不过,段宪永也表示
这个作品制作不易
他目前不想出售或转让
就想放在店里
和更多客人一起分享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史强
来源: 长江日报
9月13日,据河北广电“国+社区”视频报道,9月12日,在河北张家口,一女子偶然发现理发师用5465支筷子自制黄鹤楼,造型惊艳引发热议。视频显示,理发店老板自制的黄鹤楼整体复制原版构造,共5层,各层飞檐翘角,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视频拍摄者程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近日,河北张家口一理发师用5465根筷子制作黄鹤楼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其自制的黄鹤楼整体复制原版构造,共5层,各层飞檐翘角,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不少网友看完之后感叹:高手在民间!9月14日,当事人段宪永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50岁,从事理
近日50岁的河北张家口理发师段宪永耗时一年多、用5465支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一度刷屏网络22日,记者采访段宪永时他计划再来武汉届时将现场参观黄鹤楼9月12日,河北张家口一女子带孩子去理发店理发时无意中在店里发现了一座用筷子制作的黄鹤楼这座
近日,河北张家口一理发店老板50岁的段宪永耗时15个月,用5465根筷子建造的“黄鹤楼”在网络上走红。等比缩小的复刻版黄鹤楼,主要由一次性筷子组成,远远望去,一个个飞檐翘角,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来源: 中青网青小小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50岁的河北张家口理发师段宪永耗时一年多、用5465支筷子手工制作的黄鹤楼一度刷屏网络22日,记者采访段宪永时他计划再来武汉届时将现场参观黄鹤楼9月12日,河北张家口 一女子带孩子去理发店理发时 无意中在店里发现了 一座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