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4:54:02 | 浏览:9
从庚子年春节至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打响一个多月了,我的心与每一条疫情动态同频共振。看到手机里的航拍短片:武汉雪过天晴,在绚丽晚霞映照下,黄鹤楼异常唯美……那场景,仿佛把我带回到10年前。
那年春天,旅游来到武汉。一下火车,便直奔黄鹤楼。黄鹤楼矗立于长江南岸蛇山之巅,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历经千年风云,阅尽楚天兴衰。仿佛是时间的长河流经这里,将一段时光的风物沉淀下来,向世人展示它那悠久沧桑的传奇故事。黄鹤楼命运多舛,历史上曾多次遭遇火烧而损毁,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黄鹤楼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千秋。
蛇山,头临大江,蜿蜒伸展,尾至闹市,风景秀丽,因黄鹤楼而名扬天下,应了唐代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穿行在蜿蜒蛇山如同走进历史的隧道,尽可体验唐风宋雨,领略明清烟云,感受近代沧桑。回味历史的交响,倾听现实的强音,在清醒中坚定,又在坚定中前行。
抵达黄鹤楼时,已是下午时分,还来不及滋生诗意旷达的想象,它已经流露出逼人的风韵。各楼层黄色琉璃瓦晶莹剔透,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抬头仰望“天下江山第一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显金碧辉煌,高大恢弘,气吞云梦。虽说是初次来,可我在诗书中早已与之邂逅过多回,系住了千丝万缕的情怀,更像故人重逢,感到熟悉又温暖。
倘若用历史的广角镜头去探视,弥漫过战争硝烟的黄鹤楼,见证着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变迁。早在三国时代,在东吴的军事要塞夏口,吴主孙权筑城备战时建造了一座瞭望楼。从此,悠悠千载的黄鹤楼,坐落在淙淙江水边,见证了三国鼎立的烽火狼烟,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起没落。在那浪花淘尽英雄的烟波江上,一叶小舟顺着一段又一段的滚滚江水,划过碧水长天,穿过如烟往事,它所追寻的又是怎样的一段永远?
唐朝诗人崔颢曾沿着历史的古迹来到黄鹤楼,面对空寂楼阁与云卷云舒,写下千古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触摸到人类最敏感的故乡情结,引发无数游子的心灵共鸣,崔颢与黄鹤楼结下的奇缘,随着传诵的诗篇名扬四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历代名士,登楼远眺,面对壮美河山,看尽长江万里,感叹历史风华,心中滋生出诗意梦想,写下无数千古名篇。历史人物匆匆步履碾过黄尘古道,借着长江之水打扫风云变幻的天空,为黄鹤楼涂抹上厚重的文化色彩之后,循着各自的人生方向,继续前行……
在黄鹤楼下,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一尊孙中山的铜像昂首挺立。武昌起义的隆隆炮声,武汉会战的弥漫硝烟,在黄鹤楼上空回旋激荡。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27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上了黄鹤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何处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慷慨高歌,抒怀壮志,憧憬砸碎一个旧社会,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1957年,毛泽东再次伫立于黄鹤楼,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万里长江第一桥”和“天下江山第一楼”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国运昌则楼运盛。”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60个翘角翼舒凌空,四望如一,形成由楼、轩、廊、坊、亭等组成的建筑群体。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集北雄南秀诸楼风格之大成,整个楼体雄浑稳健,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夕阳西照,极目楚天舒,武汉城沉浸在黄昏的烟霞里。长江大桥之上车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向前,耸入云端的电视塔与黄鹤楼隔江遥望,武汉三镇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此时,有鸟儿从楼台掠过,惊醒了檐角的风铃,也惊醒了沉醉的游人。
我走下黄鹤楼时,江城已是万家灯火,街上到处是叫卖声、欢笑声,人群熙熙攘攘。回头望去,夜色中的黄鹤楼,在灯光的映射下异常醒目,熠熠生辉……
追溯过往,照鉴未来。我拿出10年前的照片,思绪又飞回到黄鹤楼上,黄鹤飞去,白云依旧千载悠悠;孤帆远去,江水仍然流淌不息。被岁月打磨得坚如磐石的黄鹤楼,无论风霜雨雪,总在云端漫步,凝视两岸日月江天,守护江城一草一木。忆游黄鹤楼,顿感心灵震撼,精神升华。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勇士的心中,黄鹤楼从来壮烈,穿越历史的硝烟,在不平凡的岁月里,他们气概豪迈,为国为家而战。风雨中,那一个个坚定向前的背影是谁,我们不能一一知晓,但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所去是为了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武汉,只待春暖花开,街道人声鼎沸,桥上车流不息,江面汽笛鸣响……我们在黄鹤楼重逢相聚。
(汪曦永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纪委监委)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
关于纸雕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其中民间韵味浓厚的纸雕彩灯在借鉴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经典篇章。纸坊纸雕传统技艺主要是在武汉市江夏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
认识一座楼,爱上一座城。这次爱的是黄鹤楼里的壁画与诗歌。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受邀为黄鹤楼创作壁画。在往后的岁月里,很多当代顶级的艺术家们,都把在黄鹤楼创作的壁画列为自己的代表作。14日的“白云黄鹤是我乡”系列研学课程上,湖北大学
为迎接十一黄金周,不少景区提档升级焕新颜,以最新、最美的面貌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武汉城市地标、“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在酝酿数月之后,将于十一期间推出“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以全新的打开方式献礼国庆。医护工作者可免费预约打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