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6:05:14 | 浏览:5
在近期的推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艰难时刻,一起读诗》留言区中,一位读者写下了他到湖北旅行的心愿:
相信这位读者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希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邀二三好友,登黄鹤,观长江,游东湖,赏落樱。美景暂时不可身历,我们不妨一起读一读曾令李白搁笔的崔颢名作《黄鹤楼》,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吟诵声中,做一次江城神游,愿阴霾早日驱尽,愿武汉早日平安。
送孟浩然之广陵 石涛/绘
①黄鹤楼:中国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也有说“黄鹤矶”的)。1985年重新修建。
②昔人:指传说中乘鹤而去的神仙。
③悠悠:遥远,绵长。
④晴川:晴空下的汉江岸边的平地。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地名,原址在武昌北面的长江中。东汉末,写过《鹦鹉赋》的祢衡被杀害后,葬于此。后人因此称此洲为“鹦鹉洲”。
⑤乡关:故乡、家乡。烟波:指江面上笼罩的雾气。
崔颢(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有《崔颢集》。《黄鹤楼》是崔颢的代表作,极富盛名。它写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怀和登楼时所见所闻,特别是思念家乡的忧愁。首联写仙人乘黄鹤飞走了,只剩下一座空楼;颔联更进一步,说黄鹤飞走了,白云悠悠。前四句是怀古,后四句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思。颈联写登楼所见景象:晴空下江汉平原的汉阳树木,历历在目;那长满茂盛芳草的鹦鹉洲,却是东汉名士祢衡的葬身之地。尾联以日暮思乡之情作结,淡淡的乡愁,又如江上的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家乡在千里之外,怎么不“使人愁”呢?
《黄鹤楼》由劳在鸣吟唱。下面对吟诵、吟唱作分析说明。
此诗通过黄鹤楼的传说与景物描写,表达了游子的愁思。这愁思是建立在广阔无际、烟波浩渺的江天背景上,因此,情感表达更为深沉、绵渺,旋律节奏跌宕起伏,徐缓幽深。诗词语言的对仗是汉语语言美的重要体现,诗词吟唱时也应从旋律节奏上体现这种对仗,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撰稿:劳在鸣)
(本文选自《中华吟诵读本:初中生必备古诗词61篇》)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
关于纸雕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其中民间韵味浓厚的纸雕彩灯在借鉴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经典篇章。纸坊纸雕传统技艺主要是在武汉市江夏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
前言崔颢《黄鹤楼》这首半古半律的七律模仿了初唐沈佺期,因此连用”黄鹤“,至于为什么不避忌,需要从沈佺期那里找原因,与崔颢无关。李白的《鹦鹉洲》是同样的写法,至于是模仿的谁就不好说了。如果问有没有更好的?写黄鹤楼的七言律诗多不胜举,恨不能所有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关于黄鹤楼有不少古代诗文流传下来。最出名的莫过于崔颢写的《黄鹤楼诗》:昔⼈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鹤楼。⻩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黄鹤楼因为“黄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