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6:08:11 | 浏览:7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坐落在蛇山之巅,临滚滚长江。黄鹤楼在中国人心中,不只是一处名胜古迹,更是一座赛诗楼。
据旧志统计,自此楼建成1700多年来,多达400多首咏楼诗词问世。其中古代最有名的有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等等。而到了近现代,最有名气的当属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首词。
在很多人眼里,词为一种曾十分流行的文学体裁,巅峰在两宋。南宋后,词作水平渐渐下降,到了明、清两朝,真正拿得出手的词作屈指可数。除了纳兰性德、王国维的几首外,多数作品都难以称得上经典。到了近100年,真正的写词高手除了毛泽东则寥寥无几。
除了我们最熟悉的《沁园春.雪》之外,毛泽东还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多首经典之作,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菩萨蛮.黄鹤楼》是其中之一。大家且看:
这首词写于1927年,也就是93年前。这一年毛泽东途经武汉,这时候形势还不明朗,甚至可以说并不乐观,所以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词人的焦虑,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必胜的信心,这一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菩萨蛮"这个词牌始于唐代,兴于宋代,是一则双调小令,其难度是不小的。两宋文人中,王安石、晏几道、辛弃疾等名家都曾写过词作,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大家且看:
了解辛弃疾的朋友都知道,词中之龙也是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写此词时,他驻节赣州,并不得志。这首词的水平自然不用笔者多说,词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历来为后世的推崇。是的,这10个字充满着辛弃疾式的豪情,面对困境,词人的坚毅令人动容。
与辛弃疾这首《菩萨蛮》相比,毛泽东词的水平一点儿也不逊色。辛弃疾是一位南宋臣子,他虽心中有万般豪情,却也只能朝西北望着长安城,只能日复一日地期待着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但毛泽东不一样,他是一个开创者,他的词格局并不限于怀才不遇,而是充满了对民族未来的思考。这一点,是毛泽东诗词与普通文人诗词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词的上阕一开篇就是两个大气的数量词运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何等大气,多少大河贯穿中国,一条铁路连接着南北,祖国的河山毛泽东谙熟于胸。镜头再拉近,从大景远景写到近景,眼前烟云弥漫,细雨舒卷,滚滚长江就像被龟山和蛇山紧锁住了似的。这上阕一句一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写有虚写,苍凉中不失大气、雄浑有力。词人看似都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是情,毛泽东对家国的热爱藏于字里行间。
词的下阕起句用了黄鹤的典故,昔日的黄鹤已飞向了远方,如今此楼已经成为了供人游览之地。千百年来,众多文人都提到过黄鹤已去这一意象,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是如此。
这些文人式的咏怀皆只限于写心中的愁苦的落寞,只知感叹今昔之变化,但毛泽东不一样,他随后接上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就是他与普通文人墨客不一样的胸怀。站在这座赛诗楼上,毛泽东要把酒浇入这滔滔江水中,让自己内心的思潮如江水般翻滚,让这烟雨莽苍苍的江水重新活起来。只寥寥几个字,气象万千。
纵观毛泽东这首词,是既有气魄又有水平,完全不输给古人。有的人在看到光亮时,才能看清前路;而有的人,在一片苍茫中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很显然,毛泽东属于后者。咏黄鹤楼的诗词作品很多,但能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的作品寥寥无几。毛泽东的经典诗词作品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会和笔者一样,对他的气魄及词作的水平赞叹不已。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
关于纸雕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其中民间韵味浓厚的纸雕彩灯在借鉴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经典篇章。纸坊纸雕传统技艺主要是在武汉市江夏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
前言崔颢《黄鹤楼》这首半古半律的七律模仿了初唐沈佺期,因此连用”黄鹤“,至于为什么不避忌,需要从沈佺期那里找原因,与崔颢无关。李白的《鹦鹉洲》是同样的写法,至于是模仿的谁就不好说了。如果问有没有更好的?写黄鹤楼的七言律诗多不胜举,恨不能所有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关于黄鹤楼有不少古代诗文流传下来。最出名的莫过于崔颢写的《黄鹤楼诗》:昔⼈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鹤楼。⻩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黄鹤楼因为“黄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