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6:09:44 | 浏览:46
蒙曼:解读崔颢《黄鹤楼》
研读经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几天呢,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说不会作诗也会吟,非要说不会吟诗也会吟呢?很简单啦,因为人家《唐诗三百首》的原书就是这样写的,这是尊重原文。而且那,就从字意上来讲,所谓吟,就是吟咏的意思,是写和念的合体。所以咱们才能说吟诗作赋啊,吟风弄月啊。所以说吟诗的内涵比作诗的内涵更丰富。
好,该说正题儿了,前两期,咱们分别讲的是李白和崔颢的《长干行》,当然了,也顺便提到了李白跟崔颢之间那段有关黄鹤楼的著名公案。那其实呢,崔颢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黄鹤楼》。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写得太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诗仙李白亲自给它打了广告。元朝有一个人叫辛文房的写了一本《唐才子传》,记了这么一件事儿。说李白壮年的时候,到处游山玩水,当然也到处题诗,那到湖北黄鹤楼的时候,又一次诗兴大发了,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完之后是连说绝妙,就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呢?然后就此搁笔,悻悻而去,所以黄鹤楼现在还有搁笔厅,就为纪念这件事。
那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其实是半真半假。假的部分,假的就是这首打油诗,明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那位,他已经考证出来了,写这首打油诗的,其实是一个禅师,也就是一个和尚写的,李白本人并没有说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是假的,但是也有真的,什么是真的呢?李白对这首诗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是真的。其实你看李白也是写过黄鹤楼,而且有两首还非常有名。一首是大家都知道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一见长江天际流”。另外一首,其实也挺有名,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你看看这两首诗都不错,但是你要注意,他这两首诗都不是律诗。所以体例不一样,而且这两首诗虽然都写到黄鹤楼,但都是借题发挥,借景抒情,和黄鹤楼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所以说,要是我们说,自从崔颢题诗之后,李白不敢再直接写关于黄鹤楼的律诗,那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但是呢,要说李白崇拜崔颢,这种事更有说服力的是什么?是李白不写黄鹤楼,他去写鹦鹉洲去了。大家看看他鹦鹉洲是怎么写的?“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你看鹦鹉鹦鹉鹦鹉,是不是和崔灏,黄鹤黄鹤黄鹤的句式完全一样啊。这是干什么?这就是模仿,为什么要模仿,崇拜啊。就像现在一样,你的偶像穿了一件什么衣服,你也去跟着买一件同款的,这是一个道理。
能让大诗人李白都这么崇拜,当然说明这个诗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南宋大文学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是这么说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那大家想想,在诗人辈出的唐朝,能评上第一,这就不得了了。 那我就得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了,这首诗究竟好在哪?
先看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黄鹤而起的。而黄鹤的传说呢,有两个。一个是仙人子安;另外一个是三国名臣费祎费文伟,驾鹤登仙,这两位仙人的故事其实就是黄鹤楼的来历。那咱们想想现在能去旅游的话,只要是看人文景点,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景点的来历吧!比方说您去看姜女庙,那肯定会想到孟姜女哭长城,那如果看少林寺的话,当然会想到十三棍僧救唐王。
这是人之常情,崔颢也是一样啊,他登临黄鹤楼,马上就想起了神仙驾鹤的故事了。然后这四句诗等于就奔涌而出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黄鹤到底有没有啊?神仙到底有没有啊?就算有吧,他们也终究是一去不复返啦!这个地方,地上只剩危楼高耸,天上只有白云孤飞。抚今追昔,斯人不在。是耶非耶,亦真亦幻,这四句话,一气呵成,一种茫茫渺渺的苍凉感,就立刻扑面而来了。那可能正是因为这句话,太自然、太顺畅了,所以大家听到这儿,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黄鹤这一个词儿已经出现三次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首七言律诗啊,这样的重复本来是格律诗的大忌,而且平仄也完全不对,你看“黄鹤一去不复返”,几乎是全都是仄声了。但是呢,就是因为它气韵连贯,犹如行云流水,所以大家丝毫不觉得不妥。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在《红楼梦》里头,林黛玉跟香菱讲诗的时候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就是不以辞害意,那这个讲的是神仙的事儿,讲的是天上的事儿。接下来呢,从思接千古要回到现实中来。
现实中,诗人在哪儿?他当时就在黄鹤楼上,登高临远,俯瞰滔滔江流、莽莽平川。那他看到什么景象?他看到的是一派明媚春光,就是所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你看他先是极目远眺,在春日的暖阳照耀之下,对面汉阳平原上,春树是历历可数。那再往近处看,江心的鹦鹉洲上是一片芳草萋萋。这个景色美不美?这个景色太美了。长江江面的银色,大树的碧绿色,洲上芳草的无边翠色,在往上看,还有长天的蓝色,云彩的白色,整个都笼罩在阳光带来的一片明亮之中啊!
这就是色彩美,那再看这个音韵美不美?这个音韵也美呀。黄鹤、复返,这都是双声词啊,就是声母相同,那此地、江上都是叠韵词,就是韵母相同。再加上悠悠、历历、萋萋这样的叠音词,整首诗就显得特别的清朗,特别的铿锵。就是你不看色彩,只听声音,也像是到了春天一样。
那从追忆写到现实,从渺渺茫茫写到历历在目,现在该收尾了,尾怎么收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其实本来是白天登楼的,但是呢,因为景色太美流连不去,所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薄暮时分了。薄暮冥冥啊,江上笼罩着一层青烟,这时候应该是倦鸟归林了呀!
那倦鸟都知道归林,在外面飘荡的游子,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的生出思乡之情啊?这还是我们之前说过的那种感情,“江山信美,终非吾土”。其实啊,你通篇看下来,不用等到薄暮冥冥,就在诗人俯视芳草萋萋的时候,他的乡愁其实已经油然而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楚辞·招隐士》里是这么说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那崔颢为什么要写芳草萋萋鹦鹉洲啊?因为当他看到芳草的时候,楚辞里头这句话,这种情感,已经在他心里生发出来。所以说乡愁是什么?乡愁就像一粒种子呀,他是始终种在心里的,看到萋萋芳草的时候,这颗种子已经萌动了,到了烟升江上的时候,这颗种子就越发破土而出了。
于是啊,一种渺渺茫茫,抓不住但是也赶不走的乡愁,就一下子把诗人给笼罩了。所以你看啊,整首诗下来,从茫茫渺渺开始,到中间的历历如画,再归于最后的渺渺茫茫,从天上,到人间,再到天上,一派自由自在,一派行云流水啊。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绝对是神来之笔,盛唐气象。那说到这儿,我想讲一个我特别的感慨,什么事情啊,就是才子和江山的关系,才子是一定要饱览大好河山,这样才能吸收山水的灵秀之气,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这就是汤显祖在牡丹亭里的说的,“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才子没有江山相助是不行的,但是呢,江山如果没有才子吟咏,也会花容失色。你看中国所谓四大名楼啊,鹳雀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如果没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没有那些著名的才子,怎么会有如今的影响力?这就是刘禹锡,所谓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稿整理:流星雨儿下)
(蒙曼: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本期责编:程子茜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
文 | 邱凡轩近日,微酒记者在走访武汉市场时发现,黄鹤楼酒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多位经销商、终端商以及老酒友的一致认可。在疫情的影响下,黄鹤楼在次高端乃至于高端价位的产品销量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这样的积极改变与近几年来的调整工作密切相关。2016
记得右上角点击关注,防止丢失,每日更新!经过七年级期末考试,可以发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是很多学生易失分的题型,而失分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少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在考试中,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多学生都能答出来,但是对古诗词鉴赏却毫无头绪。比
北大教授孙玉文在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做讲座。省图 供图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谢宁)正在湖北图书馆展出的3册《永乐大典》,有两册的内容涉及黄鹤楼,而在湖北省图书馆就藏有一部珍贵的明代《黄鹤楼集》。12月11日上午,《永乐大
蒙曼:解读崔颢《黄鹤楼》研读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几天呢,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说不会作诗也会吟,非要说不会吟诗也会吟呢?很简单啦,因为人家《唐诗三百首》的原书就是这样写的,这是尊重原文。而且那,就从字意上来讲,所谓吟,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