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1:09:45 | 浏览:22
今天我们将谈谈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广受欢迎,深入人心,即使是诗仙李白也对它赞不绝口。那么,这首诗的魅力何在呢?我们将在今天的讨论中一探究竟。
据传,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李白来到黄鹤楼,想在这里留下诗篇,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不是因为他不能写诗,而是在落日的晚霞中,他看到了崔颢的七律已在楼前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风采。
李白曾是天子呼之欲出的谪仙人,自信非凡,然而在黄鹤楼遭遇挫折,走下楼梯时黯然神伤,嘴里喃喃自语:“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东侧的“搁笔亭”就是为纪念这段轶事而修建的。
据说,由于被崔颢打击了自尊心,李白一直惦记着没能在黄鹤楼留下诗篇的事情,即使他没有再写黄鹤楼的诗,也会试图写带有“黄鹤楼”的诗篇,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可以说,多少也算治愈了李白内心的创伤。
崔颢是何方神圣?他的作品《黄鹤楼》竟连李翰林都甘拜下风。崔颢生于公元704年,出身唐代博陵崔氏,是顶级门阀士族。他于十九岁高中进士,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等大诗人并列于《旧唐书·文苑传》中。尽管如此,他的官位却不显,仕途受挫,便纵情声色、嗜酒赌博。
崔颢后来弃官漫游,离开首都长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至武昌、河东,最后甚至到达东北。他在漫游时创作了著名的《黄鹤楼》。在徒步千山,跨越万水的漫漫旅途中,他见识了人生的艰辛和普通百姓的不易,视野开阔了,内心丰满了,褪去了许多年少轻狂。
当他的双脚走过无数地方,登上武昌黄鹤楼时,面对着壮阔景色,他的人生经历涌上心头,万般感慨涌上心头,无边的诗意流淌在笔端。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饱含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满是浓浓乡愁的《黄鹤楼》。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重温这首诗。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诗的开头先从登上黄鹤楼写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登斯楼也”必然想起楼的来历,据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从此过。
但是,黄鹤也好,仙人也罢,都已经是一去不返,岁月不再、先人永逝,唯剩白云悠悠、空余千载。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眼前危楼独立,白云飘飞。一种茫茫渺渺、亦真亦幻的苍凉感扑面而来。
气韵连贯,宛若行云流水,自然之极。自然到让人忘了,它犯了七言律诗的大忌:词语重复、平仄不对。但它却以信手拈来的浑然,让人没有一点违和感,这就是所谓的词不害意,后人盛赞为“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
接着从上面的天上回到了现实。登高观望,看到的是滔涛江流,莽莽平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远处的汉阳平原春树历历;近处的鹦鹉汀洲春草葱茏。江水的银色,树木的绿色,春草的翠色,再加上天空的蓝,云彩的白,所有的这些,都在明丽的春色中纷呈着,极富色彩之美。也极具音韵之美。
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眼前的美景让人流连不归,不觉已是薄暮暝暝。江面被渺渺的轻烟笼罩着,倦鸟归林,客居他乡的羁客起了乡愁。在暮色苍茫中,在浩渺的烟波里,那挥之不去的乡愁升腾而起。其实,看到夕阳,日暮伤怀思乡,很多诗人都写过,比如 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因此在这里,一句“何人不起故乡情”很自然地把人带进无边的意境之中,也仿佛带入了无尽的思乡怅惘情绪里。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为崔颢奠定了一生的诗名。
就连文字驾驭出神入化的诗仙李白也深受感染,这也不足为奇。
南宋的诗论家严羽曾评价道:“唐人七律诗,应以此为第一。”虽不是人人皆能赞同,但足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最后,为大家介绍因一首诗名扬天下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紧靠长江,是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该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当时东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在城西南角黄鹄矶建造了一座军事楼,用于瞭望守卫,并取名为黄鹤楼。西晋统一后,黄鹤楼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随后,它逐渐成为一座供游人观光旅游的观赏性建筑。
自那时以来,历代皆加重修。现在的建筑是在1985年重建的,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黄鹤楼与晴川阁、古琴台并列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列为“江南三大名楼”。
自1800年以来,黄鹤楼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此登高远眺、题诗作文,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篇。据统计,共有400多首诗。其中,这首《黄鹤楼》无疑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佳作。
各位朋友们喜欢《黄鹤楼》这首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
欢迎观看视频讲解:崔颢巅峰之作《黄鹤楼》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刘远方实习生 卫萌5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黄鹤楼景区游览,舞龙舞狮、古风古曲、太极拳等精彩表演和京剧脸谱、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展示,收获外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是武汉市3个5A景点之一,也是武汉最负盛名的5A景点,崔颢、李白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诗歌,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今天的人去黄鹤楼却频频吐槽,认为黄鹤楼不过如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多年前,驻防武昌的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字字铿锵,唱的是收复之梦今天,武汉岳飞相关的遗迹主要在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公园包括:岳武穆遗像亭、岳武穆铜像刻有《满江红》的岳飞青石浮雕岳飞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相信各位诗词爱好者,对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都非常的熟悉。大家无不被作者独特的“上帝视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征服。 然而,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群体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分歧比较大的是,当时毛泽东在写《菩
长江日报7月14日讯 不仅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还有很多诗人都登上过黄鹤楼吟诗,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我们替您问了最近出炉的《黄鹤楼志(2019年版)》的作者们,他们这么回答……崔颢成名,原来和李白脱不了干系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后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有近1800年历史。黄鹤楼因诗成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前两天在武汉参访,登临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仅是他,到武汉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都会把登临黄鹤楼作为武汉之旅的首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1985年建成的,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是公元188
关于纸雕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其中民间韵味浓厚的纸雕彩灯在借鉴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经典篇章。纸坊纸雕传统技艺主要是在武汉市江夏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
前言崔颢《黄鹤楼》这首半古半律的七律模仿了初唐沈佺期,因此连用”黄鹤“,至于为什么不避忌,需要从沈佺期那里找原因,与崔颢无关。李白的《鹦鹉洲》是同样的写法,至于是模仿的谁就不好说了。如果问有没有更好的?写黄鹤楼的七言律诗多不胜举,恨不能所有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关于黄鹤楼有不少古代诗文流传下来。最出名的莫过于崔颢写的《黄鹤楼诗》:昔⼈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鹤楼。⻩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黄鹤楼因为“黄鹤”得名,